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看职高教育被重点扶持的大方向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3-06-27

这个标题大家都是清楚的,很显然,方向已定。


这个方向背后有很多原因。


曾几何时,职高教育还是蛮流行的,那是一个中专生包分配,可以去国企大厂,铁饭碗,而且整体上比较吃香的年代。


那么职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落的呢?是从大学扩招开始,也就是近20年的事儿。


职高从那时候没落是很显然的,我们想清楚一件事就行了,什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


两个字:选拔。


说的坦诚一点,普高,高考,读研,那就不是什么教育,那玩意儿本质上跟古代的科举没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科举难道是为了教你什么吗?四书五经真的可以拿来办事儿么?


不,并不能。否则绍兴师爷也就不会那么流行。明清时期,绍兴师爷半天下,也就是说,名义上是一群县令在主管地方,实际上,是钱粮师爷和刑名师爷在具体操盘。


这个原因很简单,读圣贤书不等于能够办事,四书五经读的再好,文章写的花团锦簇,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弄具体工作。


钱粮,刑名,这都是专业的事儿,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法律,这些内容在古代并不考,而你真的去当了县令,两个农民打官司争一头牛,也不是靠你出口成章就能让人家服气的。


所以你看到了,选拔考试的本质是为了公平,考核的内容要尽量公平。可是公平不等于有用。


我们当年为什么要扩招,这个不用解释了,熟悉2000年附近国企大厂变化的人,都晓得。


那时候,确实需要延迟就业,否则,一群涌上市场的国企大厂再就业的中年人和新生代相遇,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儿。


当然,从积极的角度讲,这也有利于人才储备,我们后来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与这件事密不可分。


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大学一旦扩招,职高就哭了。因为生源就那么多。


你把但凡有点适合读书的人,都弄到大学校园里去了,你让人家职高拿什么人来培养呢?


没有生源,职高每况愈下,是难以避免的。


最后就是你看到的局面,大学实际上变成了职高。有句话叫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你看,TOP2都沦落为职业学校了。


所以说,实际上最近20年的大学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是一种乖乖的职业教育。


你说它是纯粹的职业教育吧,也不像。毕竟课程的设置还是按照高等教育的思路,是以教你思考为主,并没有教给你什么实用的能力。


你说它是纯粹的学术教育吧,也不像。别说本科了,我们很多研究生教育也是奔着就业去的,很少是真的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那你说这到底是个什么呢?很难讲,也许就是个阶段性产物。


这就导致你看到的现象:企业希望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学点什么,你但凡学点什么也好呀,不要研究生都毕业了,来了公司,连个PPT,excel都用不好。


这个话不是乱讲的,我是讲自己。我当年的上司就是这么评价我的,PPT不会写,上司现教的,excel不会用,公司前台现教的,连C都不会写,师父手把手坐在背后教的。


这就是研究生,其实就是一张白纸,和高中生也没啥区别。


我拿自己举例子,不嫌丢人,因为那就是事实。我曾经也实话实说,我的学历,是高四。


我们通常高二结束就不学新知识了,高三只有考试,然后就是高考。高考结束后,有的人进入大学后有真的学习,我没有,我本科期间认真学习了所有能学习的游戏和岛国爱情动作领域的知识,其他的,都没有学。


那毕不了业怎么办呢,就去考研,研一的时候,把本科以及硕士阶段的课程补全,论文发好,研二第二学期去企业实习,除了回去领个证,再也没学过。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学历确实是高四。高中阶段+研一。


那么这样培养出的人,确实是白纸一张。实际上你只是证明了自己会考试,除此之外,知识,技能,是零。


我是个特例么?其实不是的。我在职场里亲自带队伍的那些年,也手把手的带过不少应届研究生了,他们当中像我这么彻底的高四,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有认真上课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所学和企业所需,完全对不上。换句话说,他们的认真,和我当年在游戏与岛国领域的认真,并无实质性区别。


这也确实应了我前文所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实际上也不像研究型教育,也不像职业教育,教的和企业要的,也对不上。


但是作为企业,你不去高校招生也不现实。你不可能去蓝翔招生的。原因很简单,前面也说了,扩招使得但凡学习能力强一点的,都被拉去走普高,高校这条路了,你不确定跑去职高找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回来之后,是否值得培养。


你不确定。


企业最怕的就是不确定。


为了对冲这份不确定,只能不断地提高录取门槛,比如只要985,只要C9,只要硕士及以上,都是这么搞出来的。


大家也都知道,架设这么多门槛之后,招进来的是白纸一张,问题是,最起码,这张纸通过多年的应试选拔,已经被证明是宣纸。


企业培养一张宣纸,最起码不会因为纸张本身的质量问题,产生风险。这是企业考虑的。


但是你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思考,会发现这种模式,浪费极大。


除非怎么样?除非人极多,人极便宜,或者说,人的时间极不值钱。


只有人的成本低到我们根本不在乎的时候,才会花费十年的光阴,在一堆纸里面挑宣纸。


如果人的成本上升了,会怎么样?你就会发现这么做,很傻,很不划算。


纸的成本上升了,我能用就行了,我干嘛非得要一张宣纸,何况还是浪费那么多年去证明,那真的是宣纸?


没有意义的,那是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


而我们当下实际上已经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制约了,我们没有那么多人的光阴可以浪费在这种选拔上。


你想一想,2000年附近,有大量的技术工人,正值40岁,他们涌入就业市场,所以要延长很多年轻人的毕业时间。


20几年过去,他们60岁了,他们要退休了,我们还有那么多人力资源么?有么?他们下来,咱们不顶上去谁顶上去呢?


把这两件事串在一起想一想,你就知道,职业教育刻不容缓。


那么职业教育真正要解决的,或者讲,首当其冲的是什么问题?是生源问题。


20多年的记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抹去,大家习惯了认为职高生是不擅长学习被刷下来的,这个观念要抹去。


怎么抹去?


你不给职高优秀的生源,靠什么也抹不去的。


而怎么才能够给到职高优秀的生源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打通链路。


过去,在职高教育中有一件事很奇怪的,那就是升学链路以及升迁链路是被拦腰截断的。


你读了职高,你想要考大学,读研,然后升迁,这条路是很困难的。数据显示,一旦上了职高,你大概率终身学历就是职高了。那么此后做工人,做服务员,限于此。


你在职场中,升迁也会受到限制,优先升迁学历高的,你去报考公务员,应聘,也会遇到门槛。如果你想要继续进修,想要回头再念大学,会发现仍然是层层门槛。


这个现象很奇怪,也就是所谓的第一学历歧视论。别说职高,哪怕普高,考上了大学,你本科学校不好,回头就算去五道口职业学院进修了一个博士,人家也不认。


你看到了,被我说中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哪里是教育,分明是科举。一日状元终身进士及第,一朝三甲终身同进士出身,就像八抬大轿娶进门的正妻和如夫人的区别。


正经考上大学都如此,何况职高生去进修。


所以这个链路一定要被打通,你不把这些条条框框给弄掉,很多优秀生源的疑虑难以消失,他们就不会愿意去读职高。


这一点已经迫在眉睫了,因为我们实在浪费不起了。


我这些天看《功勋》,感慨良深。我小时候,教我外语的那个外贸局翻译的爸爸,教我化学。他就是某C9的教授,那个年代,做出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为国内从澳大利亚手里创汇一个亿。


非常有能力,有贡献的老爷子,周末还要抽出时间,教我一个中学生。


原因很简单,想帮我通过选拔性的考试,整个中学阶段,这样帮过我的,很多。


那么去了大学之后,我能做什么呢?其实即便我不沉迷于游戏,也做不了什么的。


这么荒废很多年,到了企业里,一张白纸。让那些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思科工作很多年的很牛的工程师 ,手把手的继续教,从最基础的编程,调试,甚至是加打印,加断点教起,又要浪费很多人的很多资源。


回头又几年过去,忽然发现,我压根儿不喜欢这些事儿,对不起,我不做这个了。


你现在回头想,是不是巨大的浪费?


你站在上上一代的角度想,人家一辈子呕心沥血,就是为了贡献,老了还想着怎么尽量培养年轻人,回头感情全白教了。


你说这年轻人是白眼狼吧,也不对。你复盘想想,这种模式必然导致了资源浪费。


上上一代人,《功勋》里面演的那一代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是大家携手一起证明,我们比西方人强。而到我那一代人,从小到大的目标是证明我比其他同学强。


你看到问题了么?培养目标一开始就出问题了。


你把他所有时间都hold在应试上,让他像范进一样,以科举为目的,就这么傻了吧唧的考到25,6岁,才接触社会,一接触就发现,合着这些我都不喜欢,那不全浪费了么?他的时间浪费了,你教他的时间,也浪费了。


这就是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道理,人越早反悔,沉没成本越小。他16岁在蓝翔开两天挖掘机后悔了,17岁在新东方颠两天勺后悔了,总比他30岁后悔强多了。


关键的问题在于打通,他后悔了,就要给他一个去尝试别的教育道路的机会,而不是一考,定终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